大家在异构体方法开发时,是不是经常会碰这种情况:缓梯度和等度的分离效果优于梯度,但有机相比例稍高时,异构体间不能完全分离;降低有机相比例到一定程度后,分离度就无法再有提高,甚至异构体间看着已完全分离,但因为峰过宽导致积分后分离度不符合要求。无法通过调整有机相的比例来达到峰形与分离度的兼顾,这种情况下,我们真的没办法了吗?

今天通过两个案例来给大家介绍一个小妙招来解决这个问题。
案例一
待分离组分部分结构式
实验一
色谱条件

效果图

下一步思路
各峰分离度不佳,峰堆在一起,继续放缓梯度。
实验二
色谱条件

效果图

下一步思路
主峰与前后杂质分离度分别为:1.55和1.79,在此基础上继续放缓梯度,发现没有改善。这种情况下,我们通过在梯度前加一段20分钟40%有机相的等度段,使样品在色谱柱内,以一个较缓慢的速度来加大各组分间的分离,再通过梯度的方式使各组分洗脱。
实验三
色谱条件

效果图

结论:主峰与前后杂质分离度分别为:1.75和1.84。
可见,这种情况下,我们通过在梯度前加一段低比例有机相段(此例中为前20分钟的这一段),使样品在色谱柱内,以一个较缓慢的速度移动,来加大各组分间的分离,再通过梯度的方式使各组分洗脱。这种方式,可以起到一个比较好的增加分离的效果。
案例二

左羟丙哌嗪结构式
方法开发过程中发现,在月旭Utimate Cellu-JR(4.6×250mm,5μm)色谱柱上,两个峰一直有一定的分离趋势,等度条件下分离度优于梯度,但随着有机相比例的下降,两个峰始终无法完全分离,而且随着有机相比例降低,峰形也在变差。
实验一
色谱条件

效果图

下一步思路
两峰分离度为1.4。
在这个基础上,在前20分钟的70%甲醇比例的等度,使两个手性异构体在色谱柱内以较缓慢的速度移动以加大分离。再用5分钟梯度回到85%甲醇来加快洗脱以修正峰形。
实验二
色谱条件

效果图

结论:两成分的分离度1.9。
可见,这种情况下,我们通过在梯度前加一段低比例有机相段(此例中为前20分钟的这一段),使两个手性异构体在色谱柱内以较缓慢的速度移动以加大分离。再用5分钟梯度回到80%甲醇来加快洗脱以修正峰形。这种方式,可以起到一个比较好的增加分离的效果。